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泰国政局混乱且充满戏剧性。

几天前还轰轰烈烈导致峰会流产、军警开枪的万人示威,突然之间便宣告结束。泰国的民众运动每每来之汹涌,去之须臾。

泰国政局本因纠缠了阶层对立、民粹主义、王室身份、军事政变等诸多因素而混杂不堪。但是,频密的民众运动、街头政治已经越来越成为泰国政治中最突出的轴线:2006年,在民选总理他信被军事政变赶下台后,“黄衫军”频频上街,逼退了亲他信的沙马、颂猜政府,使得他信力量彻底在野;而这次,他信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,发动“红衫军”,对阿披实政府还以颜色,不仅搅黄了东盟峰会,还几次险些“活捉”阿披实本人。“红衫军”、“黄衫军”乃至“蓝衫军”轮番登场,颇有“城头变幻大王旗”的味道。

在民主的宪政体制下,通过民众运动、街头政治表达政治异议不仅是基本权利,且已司空见惯。如果追溯更早,民众运动更是常常扮演突破政治管制,开创新制度的重要动力。但是,任何一项新制度,可以以民众运动而生,但绝不可停留于民众运动,否则非但新制度难产,民众运动也往往或变为“暴民政治”,或成为“群众斗群众”的政治工具,泰国今日的乱局便是一例。

政客倾心于街头政治,对于民主政体来说,是个危险的信号——只有当议会、司法乃至选举等民主制度性安排失去效力的时候,街头政治,这种体制外的、非常规的政治博弈手段才会成为政客手中屡试不爽的工具。

尽管都有万人规模的“红衫军”,但细查之下,泰国民众运动与台湾实有很大差别。比如,台湾“红衫军”并没有直逼当局下台才收场,且主事者为当时执政党原创党大佬,更是戏剧性地避免了蓝绿对抗的嫌疑,“民众”色彩更浓;而泰国几次民众运动,已经脱离“民众”色彩,各自背后的政治光谱都极为清晰。例如此次“红衫军”,他信几次在紧要关头的喊话,无不给人遥控指挥的观感。而“黄衫军”更是曾经直接致信军方,要求再用军事手段驱逐颂猜政府。几天前,“黄衫军”甚至准备再度上街,与“红衫军”对峙。所幸这一幕并未上演,否则民众运动真真可能演变为民众“武斗”。

这种不同的背后意义在于,台湾“红衫军”有意无意中将自己定位于体制外抗争,其主要色彩仍然是民众运动。它不会,也自知不能取代体制内的制度安排去直接插手政治议程。它更多地,也是更好地被限定在了民意的范畴内。最终终结腐败政客和政党命运的,仍然是选举体制。而泰国已经很难说是纯粹的“民众”运动。更重要的是,政客们已经更习惯街头政治这样的手段,而不是毫无意义的选举了。

于是乎,无论在社会心态层面还是在政治操作层面,这种所谓的“民众运动”彻底败坏了选举、司法等民主手段的公信力,或者说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。尽管台湾仍然时不时纠缠在民粹主义裹挟下的统独话题之争,甚或偶尔的街头政治纷扰。但是,台湾民主的主战场仍在“议会”和选举,且几次权力交接都依选票而定,各路政客也学会了遵守“愿赌服输”的规矩。

于是,泰国与台湾,两个同样处于转型中的社会,展示出不同的基本面:“民众运动”带给泰国各路政治豪客的,都是脆弱的合法性。议会无法成为利益博弈的主战场,选举无法成为民意表达的最终手段,那么各种街头政治,甚至是军事政变这样的反文明手段都会出演续集。而台湾,尽管仍然不断上演各种“议会”打斗的闹剧,但其政局基本面已经渐趋稳定。这,是台湾民主转型的大幸,也是泰国民主转型的大悲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欧阳斌

欧阳斌

4篇文章 14年前更新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4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09年 4篇